六、文體知識
知識點總結(jié)
1.說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從內(nèi)容上看,文體可以敘述事情,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fā)表議論;大多是一事一議,要求說出對某個問題的深刻見解。這種“說”,它的敘事及議論,都是為了表明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xiàn)象的看法,從本質(zhì)上說,它是屬于議論性的文體,與現(xiàn)代的雜文或雜感小品相似。初中階段所學(xué)的有《馬說》《愛蓮說》《黃生借書說》等。
2.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稱為“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里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可見,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jié)尾常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我們初中課本所選諸葛亮的《出師表》
即“表”中范例。
3.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做“贈序”,內(nèi)容多是對所贈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寫給同鄉(xiāng)晚輩的贈序。還有一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guān)內(nèi)容或作詩的緣起,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詞的緣起與過程。
4.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用韻,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內(nèi)容多含頌揚、鑒戒之意。我們學(xué)過的如劉禹錫的《陋室銘》。
5.記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文言文標題中的“……記”,相當于現(xiàn)代文“記……”的形式。如“小石潭記”,就是“記小石潭”,即記述游小石潭的行蹤以及小石潭的景物。這類文章當中,大多數(shù)是游記,一種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fēng)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其次是些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雜記”(包括如《桃花源記》這樣的詩前序文)。除以上兩篇,我們學(xué)到的還有《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核舟記》等。
6.傳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跡。多采用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fēng)貌。這種文體,慣用于史書。一般為他人所寫,如《張衡傳》等,也有寫自己的傳記,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7.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尺牘文學(xué)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xué),形成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尺牘講究謀篇布局,文質(zhì)俱佳。
六、文體知識
知識點總結(jié)
1.說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從內(nèi)容上看,文體可以敘述事情,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fā)表議論;大多是一事一議,要求說出對某個問題的深刻見解。這種“說”,它的敘事及議論,都是為了表明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xiàn)象的看法,從本質(zhì)上說,它是屬于議論性的文體,與現(xiàn)代的雜文或雜感小品相似。初中階段所學(xué)的有《馬說》《愛蓮說》《黃生借書說》等。
2.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稱為“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里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可見,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jié)尾常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我們初中課本所選諸葛亮的《出師表》
即“表”中范例。
3.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做“贈序”,內(nèi)容多是對所贈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寫給同鄉(xiāng)晚輩的贈序。還有一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guān)內(nèi)容或作詩的緣起,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詞的緣起與過程。
4.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用韻,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內(nèi)容多含頌揚、鑒戒之意。我們學(xué)過的如劉禹錫的《陋室銘》。
5.記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文言文標題中的“……記”,相當于現(xiàn)代文“記……”的形式。如“小石潭記”,就是“記小石潭”,即記述游小石潭的行蹤以及小石潭的景物。這類文章當中,大多數(shù)是游記,一種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fēng)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其次是些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雜記”(包括如《桃花源記》這樣的詩前序文)。除以上兩篇,我們學(xué)到的還有《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核舟記》等。
6.傳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跡。多采用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fēng)貌。這種文體,慣用于史書。一般為他人所寫,如《張衡傳》等,也有寫自己的傳記,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7.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尺牘文學(xué)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xué),形成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尺牘講究謀篇布局,文質(zhì)俱佳。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