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25-03-10 22:12:42
08 浣溪沙(清·納蘭性德)
【原文】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譯文】
我向著那高聳入云的方向前進。北風呼嘯,淹沒了戰(zhàn)馬的嘶鳴聲。深秋遠遠的邊塞,使人不禁情傷。一抹晚煙裊裊升起,在這邊地的城堡上顯得尤其荒涼。夕陽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關(guān)城頭的旗桿上。古往今來胸中的怨恨何時能平?
【賞析】
這首邊塞詞,通過刻畫“北風”“晚煙”“戍壘”“斜日”等邊塞之景,將塞外的荒涼和詞人內(nèi)心的悲愴合二為一,凄涼中透露著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上闋起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云山”,接下來“北風”言明時節(jié)為秋,亦稱“秋聲”。邊地北風,從來都音聲肅殺,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人愁緒紛亂,心情悲傷。“北風吹斷馬嘶聲”,聽聞如此強勁、凜冽的北風,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難怪他會感慨“深秋遠塞若為情”。
下闋以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側(cè)面,晚煙一抹,裊然升起,飄蕩于天際,營壘荒涼而蕭瑟;時至黃昏,落日半斜,沒于旗桿,而關(guān)城依舊。詞的寥廓意境盡出。結(jié)尾“古今幽恨幾時平”,極寫出塞遠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關(guān)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衛(wèi)邊士卒萬里懷鄉(xiāng)之浩嘆,而是詞人對浩渺宇宙、紛繁人生以及無常世事的獨特感悟。
【主題】
這首詞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詞人對浩渺宇宙、紛繁人生以及無常世事的獨特感悟。
【寫法】
全詞情景交融,結(jié)尾處點明主旨,加強語意,抒發(fā)情感。
【常見考題】
一、理解型默寫
1.在納蘭性德《浣溪沙》詞中,與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有著相同寥廓意境的句子是: , 。
2.納蘭性德《浣溪沙》詞中,以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戰(zhàn)地風光側(cè)面圖的句子是: , 。
【答案】
1.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
2.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
二、閱讀理解
1.這首詞作通過刻畫“ ”“ ”“ ”“ ”等邊塞之景,將 和 合二為一,凄涼中透露著 。
2.這首詞哪些詞語寫出了塞外的荒涼?
【答案】
1.北風 晚煙 戍壘 斜日 塞外的荒涼 詞人內(nèi)心的悲愴 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2.①“北風吹斷馬嘶聲”,引人入寒風凜冽之境,“斷”字,不僅生動描繪馬嘶聲在北風中被阻斷,更描繪了人被隔絕在荒涼地的感覺。
、“深、遠、晚、荒、舊”一系列形容詞。深秋遠塞,揭示出時間處于深秋,給人以寒冷蕭瑟印象,空間處于偏遠荒涼之地。晚煙、荒戍壘、舊關(guān)城,給人以暮色、黯淡、荒涼、殘破之感。
、哿硗“一、半”這兩個量詞,實際上展示的也正是與豐富、繁多完全相反的蕭疏、稀薄之感,映襯塞外的空闊荒涼。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