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整理了關于中考滿分作文賞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不知從何時起,我的生活褪去了鮮亮的色彩,逐漸成了一張白紙。我再也無法發(fā)現生活之美,人似乎成了一只涉水的鶴,早已心靈麻木,不見遠方。
直到與你相識,林清玄所著的《氣清景明,繁花盛開》。
“青蟲遂伏耳靜聽,先聽見的竟是抽芽的青草血液流動的聲音。”初讀時,不懂,只覺得很美,像一曲歌謠,淺斟低唱著,F在才有了發(fā)現。原來,作家告訴我,草木皆有情,季節(jié)的腳步,它們都記得。哪怕只有一絲春的聲響,在泥土中沉睡的草芽也會驚醒,在天地間編織出一片淺綠的夢幻。白居易說“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初春,草色稀疏,只有遠看才能驀然找到。馬蹄輕踏,嫩芽卻還未能沒過馬蹄。絲絲潮濕的青草在風中搖曳,好像只要輕輕一碰,便會盈出嫩綠的汁水。我的心中,好像也有了一方草芽,有了一個春天。似有一陣古寺青鐘聲在心頭敲響,我不禁震撼了。我麻木的心靈在一剎那復蘇。我似失明已久的盲人重新復明般努力睜大模糊的雙眼,去尋找一方青碧,尋找生活之美。草木有情,這個新想法,對于當時靈魂僵化的我,來之不易。
再次翻開書,我才知道我的淺薄。
“變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漸漸地加深藍色的調子,云更高、更白,飄動的時候仿佛帶著輕微的風。”秋天的天空,有大海般的深邃,明凈而遼遠。抬頭,望向天空,心中就莫名有寧靜與安定。而云則似團團柳絮,漫卷輕飄地落在湛藍的信箋上,又如層層浪花,如沫般任海浪推向遠方。我想,每一次回眸,頭頂的藍天,都會有所不同。每陣風的吹來,每縷陽光的照耀,都在藍天中涂畫,可能是一朵云的消失,也可能是一寸天空的暗淡……以一種浪漫的情懷去懷想,我相信萬物皆有情。我有了新發(fā)現!藍天并不是無生命的,在一場又一場的風雨過后,它也可以像一株草一樣堅強地挺立,重新為自己掛上一抹彩虹。以前我只覺得,只是有生命的事物才會有情,現在,我錯了。只要有一顆可以發(fā)現生活之美的心,萬物于其眼中,都會變得活靈活現。我的心驀然震顫了,掃清了最后的麻木與虛偽,留下了本真的自我。我的靈魂被書重新洗濯,打磨掉了不實的鉛華。低頭望向花的綻放,我會想那是不懈的堅持;抬頭凝視樹木,我會想其中有風雨的滄桑;即使是一縷陽光的照耀,我也會心懷感激……凝望窗外那抹藍天,我知道萬物有靈。這是對草木有情的一次升華,對于拘泥于最初的我來說,真是來之不易。
推開窗,窗外皆為美好:遠處的行人嘴角帶笑,眼眸中有碧波蕩漾;柳樹枝葉扶疏,流淌著一汪綠;剛下過雨,空氣中有些許潮濕,天邊掛著一道彩虹……
萬物有靈,感悟生活之美,經歷了歲月的洗禮,接受了林清玄書的浸染,我才有現在的新發(fā)現。
讀金庸《雪山飛狐》,總覺遺憾,胡斐那一刀究竟有沒有砍下來?
讀沈從文《邊城》,也會嘆息,“那個人”究竟有沒有回來?
像建筑師搭建一座精美的宮殿,卻沒有鋪上最后一片紅瓦。小說未交代的結局,會讓我意猶未盡,只能自行臆想種種可能的結局。只恨作家狡猾,你又不是魔術師,為什么要藏起那只最有趣的兔子?
年歲稍長,才慢慢懂得世間一切,那些未寫完的結局,其實叫做留白。留白,留下了空白,留下了遺憾,卻也留下了美麗,留下了時空,留下了意味深長。
有段時間迷上了國畫?窗资先水嬅,怒放的紅梅,黝黑的枝干。卻兀地斷開,不著筆墨之處,是白紙,亦是厚積的白雪,真真妙不可言。中國水墨畫常有大幅留白,因景而變,因情而生,變成浩蕩的江流,皚皚的積雪,蒼茫的天空……看來是殘缺,其實是飽滿。
畫紙之間,多少留白,不是缺陷,反是優(yōu)點。
插花、品茶、美食,亦有留白。運用素色的陶瓷花瓶,搭配極少的幾朵花卉,襯著一根褐色枝干,絲絲禪意油然而生。最好的茶室應無掛畫,素凈清明,赭色紫砂,青白瓷器,茶室的素樸和空白,卻能將茶禪之味烘托得超塵脫俗。
讀《湖心亭看雪》,明人張岱乘一小舟,獨往湖心亭看雪。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遇見金陵客,強飲三大白而別。滿腔愁緒,盡在酒杯之中,何須多言?文字留白之處,是家國情思,是滄海桑田,是前世今生。沉默是金,勝過萬語千言。
是的,文字之間,亦可留白。孔乙己的死,劉子驥尋桃花源的未果,是作者的匠心,精明的讀者,能不會心一笑?
看紅樓續(xù)書,那句黛玉“寶玉,你好……”,覺得張愛玲深惡痛絕的高鶚也有幾分可愛可親。是的,胡斐的刀,儺送的人,我又何必念念不忘?讀過,笑過,哭過,沉思過,感動過,也就是了。
金庸和從文的故事,我做主的結局,我們共同完成了世間最偉大的作品。
武則天留下“無字碑”,留白之處是女帝的自信;周總理逝世時不留遺言,留白之處是共產黨員的無私。弘一法師病危前,寫下“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忘言是生命的留白,月圓是生命的歸處。
留白,其實是優(yōu)點。
編輯推薦:
2022年中考滿分作文全國匯總
最新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中考預測、錄取分數線等
中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