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只、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
(二)《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虛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眾,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秱鳌吩唬“土之美者善養(yǎng)禾,君之明者善養(yǎng)士。”中人④皆可使為君子。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荨
(節(jié)選自《漢書》)
【注】①秉:執(zhí)掌。②柱干:比喻擔當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資質的人。⑤英。航艹鋈宋。
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故雖有名馬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B.食不飽,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譯文:
“也”常表示某種語氣,同時暗含情感。結合語段(一)第一段的內容,說說其結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2分)
答:
19.根據語段(一)和語段(二)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填空。(3分)
兩個語段都在談人才問題,都認為社會上有人才。人才怎樣才能不被埋沒?語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寫法,強調①;語段(二)用②的論證方法,強調③。
17.千里馬吃一頓(次)有時(或許)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要根據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yǎng)它。(“一食”1分食馬者”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18.對千里馬被埋沒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對即可。2分)19.①統(tǒng)治者應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②道理論證(引用論證)③統(tǒng)治者應采取措施,招賢納士(意思對即可。一空1分,共3分)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