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10.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3分)
(1)挾天子以令諸侯()(2)利盡南海()(3)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
【答案】(1)挾:挾持,控制。(2)利:物資。(3)是:這樣!窘馕觥看祟}考查課內文言文實詞解釋。難度中等。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非為天時,抑亦人謀也。
譯文:
【答案】不僅僅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窘馕觥看祟}考查課內文言文翻譯。依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方法,做到"信、達、雅"。惟:僅僅。天時:時機。人謀:人的謀劃。
12.諸葛亮認為荊州、益州可以奪取的理由分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4分)
答:
【答案】諸葛亮認為荊州可奪的原因是:荊州地理位置優(yōu)越,乃兵家必爭之地,他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諸葛亮認為荊州可奪的原因是: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yōu)越,劉璋昏庸懦弱,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諸葛亮建議劉備用荊州、益州建立根據地!窘馕觥看祟}考查對課內文言文的理解。根據原文“荊州北據漢、沔……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可概括作答。
(三)閱讀下面選文,完成13-15題。(9分)
郢人有遺①燕相國書②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③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注】①遺(wèi):給,送。②書:信。③過:錯誤,過失。
13.結合鏈接材料,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中畫線的句子。(2分)
【鏈接材料】《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說”的義項有:①陳述。解說。②言論,主張,學說。③勸說,說服。④通“悅”,喜歡,高興。
答:
【答案】燕相看到信中“舉燭”二字,很高興。
【解析】此題考查常見文言實詞“說”一詞多義的用法及文言文翻譯。根據語境,判斷“說”意思為“高興”。
14.對郢人“過書”“舉燭'”原因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夜晚燈光昏暗B.一邊說一邊寫C.曲解了原意D.有意討好燕王
【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的理解,文中郢人因對持燭者說"舉燭",在書寫時不小心寫了"舉燭"二字?膳袛酁锽。
15.“今世學者多似此類”中“此類”指代什么?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今世學者”持怎樣的態(tài)度?
答:
【答】此類指燕相曲解郢人信中“舉燭”含義。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當時之學的人在征引、解釋前賢遺言時往往憑主觀臆斷,把原本沒有的意思勉強加上去,牽強附會,曲解原義,以誤傳誤,穿鑿附會學風的批判!窘馕觥看祟}考查學生的探究閱讀能力,學生要學會由此及彼。難度適中。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