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06 20:58:21
關于結尾,名家多有論述。托爾斯泰說:“好的結尾,就是當讀者把作品讀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頁翻開來重新再讀一遍。”明代許榛在《四溟詩話》中說:“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這里他們都談出了好的結尾的標準。高明的考生很珍惜這最后顯示才華的機會,做好“編筐”的“收簍”工作。要想結好尾,必須避開以下之忌:一忌冗長羅嗦;二忌空喊口號;三忌豪言壯語;四忌表示決心;五忌平淡無力;六忌畫蛇添足。
好的結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酒,令人回味;如妙曲,余音不絕;如撞鐘,引人警醒。要達到這些效果,可以歸納總結,畫龍點睛;可以含蓄蘊藉,啟人心智;可以首尾呼應,整合一體;可以吟詩作結,涵義雋永;可以提疑質問,發(fā)人深思;可以卒章顯志,出奇制勝;可以余韻裊裊,回味無窮。
第五:化大為小,獨辟蹊徑
中考作文立意時,可以表述觀點,可以歌頌贊美,可以宣傳贊揚,可以揭露批判。但以下三點要注意:
1、要善于“化大為小”。近幾年中考作文的開放性質,使有的同學“天馬行空”,有的同學又“無從下手”。前者在一個話題中信手走筆,穿梭于幾個子話題中,什么都寫了,什么都不可能寫好、寫細;后者卻只能望題興嘆。為此我們必須樹立“化大為小”的意識,要善于在一個大的、寬泛的范圍內,“擇其一點,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寫“大范圍”中的“某一方面”,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充分發(fā)揮、具體表現的好舞臺,這樣才能在600字左右的篇幅內寫出立意鮮明集中、內容具體充實的好文章。如面對話題“熱”,我們會聯(lián)想到諸如:熱浪與環(huán)保、WTO熱、熱線、名人與官司熱、納米熱、世博熱等等,如果力求面面俱到,顯然不行。自有擇其一如“納米熱”來談,作文才能寫細、寫透,從而達到“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的效果。
2、要善于“以小見大”。這一點其實是對“化大為小”的進一步要求,即從小處著筆,而從大處著意,從小的方面表現深刻的主題。這樣才能避免就事論事,原地打轉。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小的方面”的時候,注意所選方面的“現實性、針對性、典型性”,注意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典型而有意義的材料,同時多在行文結尾處由此及彼、以點帶面、因事見理、見微知著,從而使主題得到升華和深化。
3、要善于“獨辟蹊徑”。在立意角度上,考生多以現實中的人和事為切入口,多著眼于材料的整體或布局,思維品質的靈活性和廣闊性體現不夠,如能變換視角,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或故事新編、借古諷今,或老話重談(冠華作文網)而逆向立意,或著眼于材料的局部與起因等等,多角度思考,想人所未想、“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論人之所欲論,論人之所未論”,力求立意創(chuàng)新,習作便會因個性鮮明而令讀者耳目一新。文學史上有許多求異創(chuàng)新的成功范例。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就是“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寫成的名篇。一樣的詠梅,兩者迥然不同。陸游筆下的梅花,處境偏僻,心情寂寞,飽受風吹雨打,極度消極孤苦,然而互相爭權奪利,勾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賞;而毛澤東筆下的梅花,不怕狂風暴雨飛雪,敢于傲雪開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報春,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曾有一年高考作文題就是“近墨者黑”與“近墨者未必黑”,前者為“常規(guī)”,后者就是“求異”。平時可以從一些成語或俗語入手進行訓練。如“班門弄斧”與“弄斧到班門”(前者諷刺在行家面前賣弄,后者提倡能手競爭),“毛遂自薦”與“自遂自退”(前者指自告奮勇,自我推薦,后者提倡能上能下,反對終身制);再如“物極必反”與“物極未必反”,“欲速則不達”與“不速則不達”,“大器晚成”與“大器未必晚成”,“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與“各人自掃門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等。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辯證求異正反說理的能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