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NEWLY7471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2-15 10:21:44
其實這是前段時間在知乎看到的一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眾說紛紜,但我唯一點贊的回答是網友云里霧里的觀點:某種意義上來說,逼迫本身就是一種限制和奴役。那么想想我們自己愿意被奴役嗎?孩子的興趣愛好,需要正確的引導、培養(yǎng)、溝通、熏陶、潛移默化。霸王條款和霸道做法,可能會引發(fā)對抗心理,時間長了,可能會產生心理陰影甚至心理疾病。
把這個話題拿出來說,是因為被今早看到的一則《家長逼停過山車》的新聞所吸引。大概情況是一名14歲女孩沒經家人同意自己上了過山車,家長擔心她有危險,爬上過山車軌道強迫工作人員停車。這父母為了孩子真的是拼了命、也豁出去,當然這是保護孩子的本能,只是他沒有想到萬一、后果、以及其他人安危……
這孩子是有多想感受一次過山車。∷龥]有獲得家人的同意、沒讓家人陪同,或許她跟父母提議但被拒絕了。這不由得讓人想到自己拒絕過孩子多少次請求,強迫孩子做過多少他拒絕的事。雖然我們的出發(fā)點是為了孩子好,但你真的能保證自己每次決策都是對的?如果一定是對的,那我們到底應不應該逼孩子做他以后百分之百不會后悔的事呢?
我想,這要先看是什么樣的事吧,小事有小事的處理原則,大事有大事的引導方式。
面對打針吃藥刷牙洗腳的芝麻小事
像刷牙、洗腳這種小事,最開始我也是用命令的方式,但我發(fā)現要一直依靠我來提醒,孩子根本不會自己主動去做,這讓人很崩潰。后來我給孩子講為什么每天要求他刷牙、洗腳,給他講牙齒壞掉會怎樣,并且給他講補牙的過程。去看過牙醫(yī)的人都知道,補牙的過程有多痛苦…為了讓自己以后沒有蛀牙,他現在都是自己乖乖去刷牙了。
記得有一次,我在醫(yī)院里看到個五六歲的孩子因為害怕打針,從父母手里掙脫,在走廊里奔跑并嚎啕大哭,他的父親人高馬大,幾次都抓住了那孩子可還是被孩子掙脫開。那個小男孩真是“拼了命”的反抗,不然小小的身軀怎么能輕易爆發(fā)出驚人的力量,凄厲的哭喊聲讓人感到震驚,整個樓層都能聽到似的。一個人如果不是情緒到了極端,怎么可能有“拼了命”的力量,可見這個孩子對打針的恐懼到了什么程度,像這種打針吃藥的事情,強逼孩子去做很容易就會給他產生心理陰影。孩子其實原本都懂事,想讓孩子接受打針、刷牙、洗腳之類的事,要用對的方法。
當孩子面對打針的時,原本就害怕,作為父母要溫柔的對待他,要告訴孩子為什么打針,為什么吃藥代替不了打針。“因為現在醫(yī)生給你吃藥也不能讓你快點好,打針可以讓你快點好起來啊。生病是不是很難受。磕阋蚕肟禳c好對不對?”像這樣,用引導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讓她意識到為什么會帶他打針。讓孩子知道打針其實有點疼,要給她心理預期,并且要鼓勵他,贊揚他的勇敢。
面對學習和上學等重要的事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世界上很多事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即便是孩子的親爹媽,也不能保證自己為孩子做的每一次選擇都準確無誤。所以,在面對孩子是否學鋼琴,背古詩,或者選擇哪所學校、高考填報志愿、選什么專業(yè)時,如果你覺得孩子的決定會對未來有一定風險,可能這個時候你會很焦急,甚至不得不強行做些事情。最后孩子從了你的心思,選擇了你讓他走的路,但他并不感興趣,白白荒廢了大好年華,這一定不是你想看到的結果。
當然也有孩子小時候在父母的“逼迫”下堅持學習了某種樂器、讀了很多書,最后因此愛上了這些;或者選了父母要求的專業(yè),最后有了很好的工作。那么這些家長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們不是單純的逼著孩子做這些他們認為正確的事。他們堅持自己的觀點,最開始不是用強權,而是有態(tài)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序漸進,最后才是有效的強制手段。
總之,想要孩子去做一件他抗拒,但又對的事,我給出的建議是這些:
四個原則
1、告訴孩子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做以后會有什么結果和收獲;
2、告訴孩子反之可能帶來的壞處和后果;
3、誠實告訴孩子選擇接受你的想法后可能需要他承擔和接受的事實;
4、必須給予孩子認可和鼓勵。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