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說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以、于、乃、雖、為、者、且、則、乎、然、與)在文章中的含義和用法。
3、理解并翻譯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歸納文章內容要點。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6、對文章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
解析:
1.文言詩文背誦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寫文言詩文語句,不僅要連貫前后語句,默寫時還應一字不錯。中考默寫一般4句詩、2句文,特別注意背誦篇目中的名句。記住并糾正自己以前默寫中的錯別字。
2.古詩理解鑒賞要重點關注各冊教材中以講讀篇目出現(xiàn)的古詩詞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特別是教材中的注釋;要對《篇目點擊》中的賞析指導和練習相當了解,對詩句的理解、詩詞主要內容和寫作意圖、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準確。
3.對一些名家名篇,還應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時代和篇名。
4.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和6個虛詞的用法。一般為古漢語的特殊用法為:一詞多義、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因此對課文中的這類詞要特別重視,必須理解掌握《篇目點擊》中收入的150個實詞和6個虛詞的用法,特別是初中教材中出現(xiàn)的義項。
5.在句子翻譯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識。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語賓語加上;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在翻譯時要落實關鍵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翻譯句子的語氣句式必須與原句保持一致。
6.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上,遇見不會的詞或者一下沒想起的詞大可不必緊張,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故事(文章)的情節(jié),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詞帶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記翻譯不可脫離文章。如果選文下有注釋,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釋的提示作用。
7.在課內語段閱讀上要注重選文主要內容的歸納概括,如果在自己復習掌控的范圍內,當然可以憑記憶答題;若自己復習不到位或記憶不清,則要仔細閱讀選文收集處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簡要的表述。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上,要注意文章蘊含的道理體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歸納提煉。
常見考法
從考查形式上看,以單篇閱讀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與文段、文段與詩詞的比較閱讀或鏈接閱讀。選文采取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方法。從近幾年考題看,課內文章入選率較高的有《鄒忌諷齊王納諫》《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名篇。
課標對文言文閱讀提出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中考文言文閱讀材料的選取必須是“淺易”的,對“淺易”的理解應當是:文中多數(shù)字詞屬于常見的實詞和虛詞,即使有少數(shù)生僻字詞,或選文中出現(xiàn)不常見的典故,也會安排注釋以降低難度,讓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題型分析及解題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見的考點與題型不外乎字詞解釋、斷句、語句翻譯、文意歸納、寫法分析、人物與作品評價等內容。下面就復習和解題方法提幾點建議:
1.準確解釋字詞含義。注意利用注釋,利用平時積累的實詞虛詞知識,利用拓展聯(lián)想和關聯(lián)組詞,確認字詞在上下文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
2.正確、順暢地翻譯句子。翻譯句子,第一,要內容正確,符合文意;其次,譯出來的句子要表達準確,得體流暢。
3.概括文意。往往通過填空、回答問題的方式,考查對文章層次、景物特點、內容要點(如湖北武漢卷10題:年羹堯善于用兵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吉林卷15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所記敘的范仲淹讀書時的軼事)、人物性格特征與感情態(tài)度、作品意義、閱讀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這是除了字詞解釋和語句翻譯之外考查頻率最高的點。解答時務必注意,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善于從細微處著眼,篩選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要點,同時要推敲答案用語的準確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煩,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較閱讀。這是近幾年較為常見的一種題型。常用的是兩段材料比較,材料的相關點一般在于作品的題材、主題、人物、手法、社會意義等方面。有的以課內散文為主,鏈接課外相關材料(如江蘇常州卷《鄒忌諷齊王納諫》與《成侯鄒忌為齊相》,湖北黃石卷《出師表》與《諸葛亮言家事》);有的兩篇都是寫景的游記(廣西柳州卷《三峽》與《與朱元思書》);有的是同一作者寫不同景點的文章(如湖北潛江卷袁宏道的《滿井游記》與《虎丘記》);有的用相關主題的兩段材料(如山東濱州卷《魚我所欲也》與《晏子諫景公》,福建廈門卷用兩段賞荷的材料)。
比較閱讀只是一種形式,在兩段或幾段材料之間有一種互補或互襯的關系,有的從兩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題,有的是各自單獨命題,題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間沒有比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內容上或題量上的補充?键c基本與單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遷移。為了做到古為今用,學以致用,命題?疾閷ι⑽闹黝}與人物思想感情的評價,要求考生聯(lián)系實際談談對某些觀點的看法。解答這類題目,要善于從古代史料中讀取人物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從事件中讀取寶貴的人文精神,用發(fā)展的眼光評價其社會意義,同時也要注意到時代的局限性,恰當?shù)厝∩,合理地揚棄。
6.寫法分析。包括語言品味、修辭賞析、結構分析、文章風格闡釋等等。答題時盡力借助已學過的課文,聯(lián)想已做過的訓練題,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尋求答案。
誤區(qū)提醒
例文言文閱讀
(甲)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醉翁亭記》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本文作者是歐陽修,自號醉翁,晚年又號,他是(朝代)著名文學家。
2.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1)翼然臨于泉上者()
(2)佳木秀而繁陰()
(3)山肴野蔌()
(4)觥籌交錯()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不僅寫出了朝暮之景,還描繪了四時的景物變化。作者抓住了四時的哪些景物來表現(xiàn)山水之美?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4.作者為我們展示了風光綺麗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③自然段描繪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幅圖畫。請體會作者為什么首先描繪“滁人游”這幅畫面。
5.“言在筆先,意在筆后”,作者放情林木,縱意山水,讓我們通過這美麗的風景體會到了太守獨特的游樂情懷。你認為作者在此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