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中考網
全國站
快捷導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熱門中考資訊 中考成績查詢 歷年中考分數線 中考志愿填報 各地中考大事記 中考真題及答案大全 歷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資源庫 > 初中練習題 > 初三語文 > 正文

中考寫“理”類作文專題訓練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3-09 10:51:56

中考真題

免費領資料

【知識累積】
議論文又叫論說文、說理文,它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直接評議是非、闡述道理、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和內在聯系的文章。寫作議論文應掌握以下知識。
1.  議論文的論點
論點是作者對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的靈魂。一篇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也可以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論點可以出現在標題,可以出現在文章開頭,可以出現在文章中間,也可以出現在文章結尾。
2.議論文的論據
論據是論證論點的材料。論據一般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事實論據一般包括生活見聞、歷史事實、新聞報導、藝術作品、科學知識等,理論論據一般包括原理、規(guī)律、哲理、思想、名言、俗語等。
3.議論文的論證
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常用的論證方法有以下幾種: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論證論點。
4.議論文的結構
一般來說,議論文最基本的結構是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叫“縱式”;一是并列展開的論述結構,叫“橫式”。其他各種各樣的結構,是從這兩種結構中派生的。“橫式”又有“總論——分論——總論”式、“總論——分論”式、“分論——總論”式;“縱式”又有“層層深入”式和“啟承轉合”式。
【卓越思維】
議論文是一種十分常用的文體,也是中考時考查頻率很高的文體之一。要寫出令人一見鐘情的考場議論文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要求。
1.對論點的要求。論點要正確,要符合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要表現一個正確的道理,要給人以有益的啟示,而不能發(fā)表一些荒謬的見解,誤導讀者。論點要鮮明,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應旗幟鮮明,而不能似是而非,吞吞吐吐。一篇文章中只能有一個中心論點,絕不允許有多個中心論點。論點要新穎,要言人所未能言,發(fā)人所未能發(fā),給人以新的感受,新的啟迪。比如,“為‘好高騖遠’叫好”“近墨者未必黑”“應該弄斧到班門”“不知足者才常樂”這些論點就能新人耳目,發(fā)人深思。反之那些鸚鵡學舌、人云亦云的論點只能令人生厭。
2.對論據的要求。論據要真實。事實論據應確有其事,不能杜撰,不能浮夸,不能縮;道理論據應有稽可查,不能編造,不能篡改,不能斷章取義。真實是對論據的基本要求,只有真實的論據才具有說服力。論據要典型。應選擇具有代表性、能說明本質問題的論據,應摒棄那些偶然發(fā)生、不具有必然性的論據。特別在列舉多個事例論證一個論點時,事例的角度要豐富,代表性要強,以增強論據的典型性。典型的論據或如警鐘一樣催人猛省,或如和風一樣啟人心扉,或如春雨一樣潤入心田,能給讀者無窮的回味。論據要新鮮。不可一談奉獻就寫雷鋒,一談勤奮就寫陳景潤,一談毅力就寫保爾……這些論據因被人反復使用而失去了新鮮感,很難引起讀者的興趣。我們應盡量選擇那些新鮮的事實、新穎的名言,給人以新的沖擊,新的啟示。
3.對論證的要求。論證要求嚴密清晰,分析透徹,觀點與材料統(tǒng)一,為闡明中心論點服務。展開論證應注意兩點。一是靈活選用論證方式,每種論證方式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比如,舉例論證——具體可感;道理論證——精辟透徹;比喻論證——靈動優(yōu)美;引用論證——文采飛揚……以上論證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運用,使論證各盡其妙,搖曳生姿。二是巧妙進行分析說理。只是機械地列舉事例,不會分析說理是中學生寫議論文的一大通病。其實,在列舉事例之后,可正面分析,揭示實質;可反面分析,推論后果;可對比分析,論證觀點;可總結歸納,揭示意義……總之,要充分利用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4.對結構的要求。議論文一般有以下幾種結構形式。一是總分式。即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幾個方面去論證,這種形式也叫首括式。二是分總式。即先從幾個方面比較分析,然后歸納出結論,這種形式又叫尾括式。三是總分總式。先總括,次分述,最后總論,這種形式有人稱之“雙括式”。四是散述式。是一邊分析,一邊做出結論的方式。全文既無總提也無總論,只是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論述。五是遞進式。其特點是各個層次之間是逐層深入的關系,即前一個層次是后一個層次的基礎,后一個層次是前一個層次發(fā)展的結果,各個分論點逐層向中心論點靠攏。六是綜合式,也叫縱橫交錯式,即在橫向(或縱向)展開的同時,也可以在某一局部進行縱向(或橫向)論述,從而更好地論述中心論點。以上方式各有其妙,我們在寫作時盡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
5.對語言的要求。一篇成功的議論文,不僅應閃現出理性的光芒,還應該展現出語言的魅力。一是語言應嚴謹。世上少有絕對的真理,所以我們在闡發(fā)議論時應注意分寸,留有余地,慎用“絕對”“一定”“凡是”等武斷的詞語,使行文周密嚴謹,無懈可擊。二是語言應生動。可以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打一個形象的比喻,引一句精彩的名言,來一句幽默的調侃,用一組整飭的排比,寫出語言的形象之美、靈動之美、氣勢之美。三是語言應有情。可對正面人物進行熱情的贊美,可對反面人物進行辛辣的諷刺,可作出誠懇的規(guī)勸,可發(fā)出真誠的呼吁……總之,應在字里行間流露自己的真摯感情,表達自己的鮮明愛憎,給讀者以深切的感染。
若能做到以上幾點,我們所寫的議論文就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娛人,我們所表達的思想就能像火炬一樣照亮讀者的心房。
【知能解讀】
[中考名題一]
從________做起
要求:將題目補充完整后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2002年湖北省荊州市中考題)
[名師指路]
這道半命題作文題可補充成以下文題: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從愛自己做起、從善待動物做起……以上每個文題都可以寫成議論文。寫作此題,應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審題要細心。文題中的“做起”二字就耐人咀嚼,如“從我做起”就意味著只有“我做”才能影響到“他做”“你做”“大家都做”,“我做”顯得多么必要,多么重要。二是構思要靈活?捎谜磳Ρ仁秸归_。“從今天做起”一文就可以先寫善于從今天做起的人能夠成功,再寫不善于從今天做起的人一事無成,在鮮明的比照中論證論點?捎弥饘由钊胧秸归_。“從小事做起”一文就可以先寫為什么要從小事做起,再寫怎樣從小事做起,在層層深入中論證論點?捎梅终擖c的形式展開。“從愛自己做起”一文就可從“愛自己才能愛他人”“愛自己才能愛集體”“愛自己才能愛祖國”等方面并列展開,以取得異彩紛呈的效果。
 
 
 
[魔師點化]
若用分論點的形式展開此文,應注意語言的優(yōu)美;蛴门疟染淞信e事例,寫出語言的簡潔之美;或引用名言警句論證觀點,寫出語言的精警之美;或用比喻論說觀點,寫出語言的生動之美?傊,要寫得優(yōu)美靈動,文采飛揚。
 
[中考名題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大腦,使學生能思;解放雙手,使學生能干;解放眼睛,使學生能看;解放嘴,使學生能說;解放空間,使學生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學習;解放時間,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請你從中任選一個方面,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議論文。
(2003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考題)
[名師指路]
這是一個明確規(guī)定寫議論文的中考作文題。具體寫作時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選題要準確?蓮囊陨狭鶄話題中選擇一個最有發(fā)言權的內容來寫,切不可寫多個話題。二是擬題要“亮麗”。題目要生動、形象、簡潔明了,富有情趣,最好能揭示中心論點。如“讓學生做一個準思想家”“請給學生一雙慧眼吧”“將時間還給學生”等文題就能令人一見鐘情。三是議論問題要透徹。不可蜻蜓點水,泛泛而議,說一番不痛不癢的空話。應聯系我國教育的弊端來議論,聯系國外先進教育方法來議論,聯系新時代對學生的要求來議論,站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高度來議論,引用具有令人警醒的名言來議論,列舉典型確鑿的事實來議論,寫深寫透,令人信服。
[中考名題三]
加強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讀中外名著其實是在跟大師對話,能使我們獲得很多的啟示,充實自己的生活。讀《西游記》,我們能學到孫悟空的嫉惡如仇;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了解生命的意義;讀《魯濱遜漂流記》,我們能懂得實干比信念更重要……請以“——讀《××××》有感”為副標題,自擬題目,就自己讀過的課外名著(名文章)談一點體會和感想。
(2003年江蘇省無錫市中考題)
[名師指路]
這道中考作文題明確要求寫讀后感。讀后感是議論文中的一種形式,這道題也屬于要求寫議議論的文題。寫作此題,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讀題要細心,應注意題目中的“課外”二字,不能圍繞課內文章談體會和感想。二是選點要準確。一本名著可以引起感想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種觀點、一句名言、一個細節(jié)、一個問題、一個人物等,要圍繞感受最深的那一點來寫。三是結構要完整。一般來說,可按“引述名著——提出觀點——議論觀點——聯系實際——總結全文”的順序展開。四是寫法要規(guī)范。不可用敘述代替感想,不可用評論代替感想,不可脫離原著。
[中考名題四]
“和”字字祥義豐,意味深遠,寄托著中華民族的美好愿望。對人和善、和藹、對己平和;家和萬事興,鄰和勝親人;商場上和氣生財,困難時和衷共濟;人類向往和樂,世界需要和平……請以“和”為題,選擇你最擅長的一種文體,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003年江西省中考題)
[名師指路]
這道話題作文題,可以寫記敘文、散文、小說等文體,也完全可以寫議論文。“對人和善”“對己平和”“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世界需要和平”這些短語本身就是極好的論題。若寫議論文,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鎖定話題。題目中的含義十分廣泛,有和善、和藹、和氣、和樂、和平等含義,每一種含義就是一個子話題,鎖定任何一個都能寫出美文。二是注意立意。無論寫“和”的哪種含義,都應表達出對“和”的肯定、褒揚、贊許,不可力求創(chuàng)新而寫出令人不可接受的奇談怪論。三是注意語言。寫這篇文章,語言應親切、委婉,飽含感情,應展現出“潤物細無聲”的魅力。
【模擬演練】
[文題之一]
中學生中有許多流行語,比如:“我喜歡,你管得著嗎?”“時髦就是美”“分不在高,及格就行”“酷就是青春,青春就是酷”“生命在于運動,朋友在于走動”……請你就一句感受最深的流行語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字數不少于600字。
[構思點撥]
寫作此題應注意三點。一是觀點要鮮明。要在辯證分析流行語的基礎上,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贊成,或反對,切不可模棱兩可。二是議論要透徹。流行語代表的是一種思想傾向,議論時要分析其原因、后果,要分析正面和反面的影響,要集中筆力,寫深寫透。三是語言要得體。該委婉時委婉,該嚴厲時嚴厲。不可肯定一切,也不可否定一切,要留有余地。
[例文參讀]
 
小議“我喜歡”
 
自習課時,一位同學一邊做作業(yè)一邊搖頭晃腦地哼著歌。我勸他不要這樣,誰料他理直氣壯地來了一句:“我喜歡!”近年來特別在別人提意見的時候,尤為盛行這三個錚錚響的字:“我喜歡!”意思是我愛這么做。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這個大集體中,不可能為所欲為,我行我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須以社會道德、法律法規(guī)為準則。也許某些人認為“我喜歡”三個字時髦,是所謂的“個性解放”,于是競相模仿。殊不知,絕對的“我喜歡”“個性解放”并不存在,個人是社會群體中的一員,“我”與周圍的人群必然是互相制約的。因此,“我喜歡”和所謂的“個性解放”都只能是相對的,不能是壓抑別人而解放自己的那種解放,也決不是使別人不喜歡而自己喜歡的那種“喜歡”。
一句“我喜歡”,便把迎面而來的批評、指責全都擋了回去,根本不辨是非,不明事理,僅憑自己的喜好隨心所欲,這樣一來往往會因小錯而釀成大禍。既有損個人形象,又不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因此,奉勸諸位,切勿把“我喜歡”奉為擋箭牌,于人于己均無益。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古人尚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們豈能只顧個人之樂而不顧他人之憂呢?
先人曾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告誡過后人,一位哲人也說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殘廢人。”這就是說,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這是正常的。關鍵是我們要能做到勇于承認錯誤、善于改正錯誤,這樣才會使我們健康成長,進而有所建樹。一個人若不接受老師、家長或者同學的友善批評,而以“我喜歡”來抵制人們對其錯誤行為批評的人,最終將自食其果,后悔不已。
看來,光“我喜歡”不行,還得“大家喜歡”才好。
(選自《作文大王》2002年第11期  作者:羅炎軍)
[例文評點]
本文按照“敘述現象——分析原因——分析危害——歸結論點”的順序展開全文,條理清晰、結構完整。作者先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喜歡”后面所隱藏的崇尚“個性解放”的心態(tài),又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了“我喜歡”的嚴重危害性,議論深入透徹,具有很強的啟發(fā)性和感召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名言的引用,既增強了說服力,又增添了文采,“看來,光‘我喜歡’不行,還得大家喜歡才好”一句用對比的形式歸結論點,妙不可言。
[例文參讀]
 
“時髦就是美”之我見
 
有些同學們認為“時髦就是美”,常常把“時髦就是美”這句話掛在嘴邊。
時髦就是美嗎?我以為不一定。美有它的客觀標準,而時髦只是一種時尚,它反映了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人們對美的一種看法,這一種看法并不是絕對的,所以不能說“時髦就是美”。“環(huán)肥燕瘦”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在過去曾經時髦過的事物中,有些真正美的,保存了下來,而其中一些則由于沒有美的價值而被歲月無情地淘汰了。“文革”期間許多青年人頭戴軍帽,身著綠軍衣,手捧紅寶書,腰扎武裝帶,這也是當時風靡一時的時髦,但這就美嗎?你也許會笑著搖頭。同樣,如今那些從“南風窗”吹來的時髦也未必見得就美。當前有許多同學們盲目追求時髦,一味效仿港臺、國外的著裝,分不清糟粕與精華,常把腐朽當作時髦,把頹廢視為新奇,結果是弄巧成拙,反而丟掉了自身原有的美。
法國作家、政治家盧梭在他的《愛彌兒》中這樣寫道:“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就顯出奕奕的神采,愛好時髦是一種不良的風尚,因為她的容貌是不因愛好時髦而改變。”他的話很值得我們思考。
那么,在形形色色的時髦中,究竟哪些是美呢?我認為,美應該是樸素自然,落落大方的,那種矯揉造作、奇形怪狀的裝束是稱不上美的。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樸素是美的必然條件。在他的力作《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個情節(jié)表現了托爾斯泰對美的看法:小說中吉蒂和安娜一同參加宴會,吉蒂為了使自己的光芒蓋過安娜,連裙子上的每一個褶都進行了仔細研究。她自以為美,可無人理睬她;相反,身穿一襲黑衣裙的安娜卻使?jié)M座為之傾倒。這就是樸素的美感。李白有這樣兩句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飾。”這贊美的也是樸素的美。我認為我們中學生應該追求這種樸素美。
“時髦就是美”的看法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確的審美觀和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我們應該在外來文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本民族的傳統(tǒng),創(chuàng)造出一種樸素、健康,具有時代感的美。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該形成正確的審美觀,而正確的審美觀是和人的文化修養(yǎng)、思想水平分不開的。要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并不是—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它需要的是日積月累,對自我的不斷完善。當你的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水平提高了,你就會認清形形色色的時髦中哪些是真正美的,哪些是不美的。

(選自《作文大王》2002年第11期  作者:李平)
[例文評點]
作者針對“時髦就是美”的片面認識,用名人名言和具體事例加以駁斥后,順理成章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樸素就是美”。接著,作者又深入探究了“時髦就是美”的根源實質:缺乏正確的審美觀和對西方文化的正確分析。最后又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提高思想認識,才能辨清真正的美。全文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再解決問題,結構嚴謹,內容豐滿。此外,文中舉例精當,分析深透,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文題之二]
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題目中必須含有“挫折”二字。
[構思點撥]
這道作文題,完全可以寫成議論文。內容上可以是面對挫折的態(tài)度、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害怕挫折的后果,還可以寫挫折教育的刻不容緩,寫挫折與成功的辯證關系……從論證方法上看,可選用與挫折相關的歷史故事,可聯系青少年害怕挫折的心理特點,可引用與挫折相關的名人名言,多角度地論證論點。
 
 
 
[魔師點化]
寫作此題,可在結尾處來點創(chuàng)意;蛴镁实拿允帐,或用精警的比喻照亮全篇,或用精美的排比增添氣勢,或用精當的對比歸結論點,寫出一個強勁有力的豹尾。
 
[例文參讀]
 
呼喚“挫折”
 
期中考試的熱浪剛剛過去,而受其“打擊”者的心情仍處低谷。輕者整日不茍言笑,重者則對今后的學習喪失信心。這不能不使我想到前不久從報上看到的一則新聞:一名叫張迎麗的同學因高考落榜而自殺。兩種現象,輕重不同,卻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加強對中小學生的耐挫折教育已刻不容緩。
害怕挫折、難于承受挫折是我國青少年的一大弱點。據北京師范大學的一位老師分析,現在的孩子對挫折的忍受力、處理各種問題的應變能力較差,面對激烈的競爭而勇于嘗試的信心不足。
張迎麗高考落榜就自殺身亡,殊為可惜,然而諸如此類的悲劇仍在生活的大舞臺上頻頻上演。北京一女初中生袁鑫因“怕處分”“上不了重點中學”,“一時想不開”自殺,這同樣令人扼腕。盡管兩人自殺原因不同,但歸結到一點,都在于心理脆弱,經受不了一時的挫折。升不了學或受到一點打擊就輕生自殺,這是何等的令人驚駭!這對于我們的學校和家庭教育發(fā)出了什么警示呢?
從學校教育來說,我國目前大多數學校重視的還只是應試教育。從小學到升大學,層層選拔,偏重智育,卻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從家庭教育來說,不少父母,更是把升學看作孩子的唯一出路,認為孩子升不了學,將來就沒出息,父母臉上無光。將孩子重新引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歧途。這種錯誤的教育進一步把孩子逼進了升學的死胡同。另一方面,不少父母對孩子過于嬌慣溺愛,沒有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耐挫折力,這種過多的保護使孩子失去經受生活挫折的能力,最終釀成自殺的悲劇。
傳媒及社會輿論普遍認為,當代青少年依賴心理和害怕挫折的心理已相當嚴重。言下之意,很有責怪青少年“自己寵自己”,不愿嘗試挫折,不敢嘗試挫折的味道。其實,反過來問問:社會、家庭、學校給了他們“受挫折”的機會嗎?沒有!孩子稍稍“出軌”,立即就能聽到“你一心讀書,其他的事,父母為你辦。聽話!”這冠冕堂皇的忠告,是青少年接受挫折的“攔路虎”,他們聽得夠多了!
有人說,孩子的依賴心理和害怕挫折的心理是由于幼年學步摔倒時父母扶起來造成的。這樣的說法也許有些夸張,但是,如果家長們從孩子小時就注意讓他們慢慢懂得人生之路并非一馬平川,培養(yǎng)他們越過坎坷的能力,有目的地讓他們接受一些挫折的磨煉,那么他們在面臨挫折時就不會驚慌失措。
給青少年們一個摔打磨煉的機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耐挫折力,讓他們真正警醒起來,亡羊補牢,使那些因“挫折”而釀成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
(選自吉林攝影出版社《中學生話題作文》  作者:劉易)
[例文評點]
本文先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加強中小學生的耐挫折教育已刻不容緩;再從學校、社會兩個方面分析中學生承受挫折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最后又水到渠成地歸結論點:“給青少年們一個摔打磨煉的機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耐挫折力”。全文按“引論——本論——結論”的順序來寫,結構緊湊,條理分明。兩名學生因不能經受挫折而自殺的事例,有發(fā)人深醒的力量;文中分析原因全面、透徹、切中肯綮,顯示了作者的較強的思辯能力。
[例文參讀]
 
挫折與成功
 
成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幸運的事,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獲得成功。成功不是路邊的小石子隨處可撿,也不是田間的小草隨意可覓。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在這期間是要經過許多挫折的。
對待挫折,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挫折是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強者在挫折面前會愈挫愈勇,而弱者面對挫折會頹然不前。我國明代的談遷用27年的時間編成了五百萬字的《國榷》初稿,卻被貪婪之徒偷走,他忍受這沉重的打擊,埋頭書案又干十年,再次寫成《國榷》的第二稿。之后又經過三年的補充、修改,才最后定稿。
可以說談遷一生為寫此書嘔心瀝血,九死而不悔。如果談遷在遭受初稿被偷的重大挫折之后而一蹶不振,那就不會有13年后的成功。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足,兵法修列;……”由此觀之,那些“倜儻非常之人”不正是在挫折面前勇往直前、愈挫愈勇的人嗎?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才能登上高峰覓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深入水底覓得驪珠。”科學上的每一個真理都是在經歷無數次的挫折、失敗之后才得出的。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變成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對待挫折態(tài)度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同樣是失戀,日本相撲力士清水川墮落了;而歌德卻寫出了千古名作《少年維特之煩惱》。弱者不敢面對挫折,害怕再一次努力后的失敗,因此陷在失敗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其實,挫折不等于失敗,真正的失敗是自己失去信心,失去成功的信念。
挫折可以戰(zhàn)勝,挫折孕育著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當具備了這些條件之后,挫折就會被你踩在腳下,明天就是撥開浮云見麗日之時。
(選自華語教學出版社《中學生議論文一本通》  作者:佚名)
[例文評點]
本文的論證極具特色。一是舉例論證。作者列舉了談遷、文王、仲尼、左丘、孫臏等人戰(zhàn)勝挫折的事例,內容豐滿,角度豐富,說服力強。二是對比論證。作者將清水川和歌德對待失戀的不同態(tài)度和不同結果作對比,有力地論證了“害怕挫折導致失敗,戰(zhàn)勝挫折就能成功”的道理。三是引用論證。文中引用了巴爾扎克、華羅庚的名言,很好地論證了“挫折可以戰(zhàn)勝,挫折孕育成功”的中心論點。
[文題之三]
初中教材中許多精美文言文都能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队薰粕健犯嬖V我們金誠所至,金石為開;《扁鵲見蔡桓公》告訴我們諱疾忌醫(yī),危害無窮;《周處》告訴我們改過自新、為時不晚……請就初中教材中的某一篇文言文寫一篇讀后感,字數不少于500字。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歡迎微信掃碼
    關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官方服務號

熱點專題

  • 2024年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目匯總
  • 2024中考真題答案專題
  • 2024中考查分時間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數線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逐夢前行 未來可期!

中考報考

中考報名時間

中考查分時間

中考志愿填報

各省分數線

中考體育考試

中考中招考試

中考備考

中考答題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飲食

中考家長必讀

中考提分策略

重點高中

北京重點中學

上海重點中學

廣州重點中學

深圳重點中學

天津重點中學

成都重點中學

試題資料

中考壓軸題

中考模擬題

各科練習題

單元測試題

初中期中試題

初中期末試題

中考大事記

北京中考大事記

天津中考大事記

重慶中考大事記

西安中考大事記

沈陽中考大事記

濟南中考大事記

知識點

初中數學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點

初中化學知識點

初中英語知識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

中考滿分作文

初中資源

初中語文

初中數學

初中英語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中學百科